非理性囤药造成浪费相关部门应加强科学备药科普宣教

   发布日期:2023-09-10 09:02: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41    评论:0    
核心提示:”有专家分析,当前越来越多的家庭养成了备药的习惯,加上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家庭药品浪费风险不容忽视。在药品销售端,部分促销行为客观上催生了盲目备药。业内人士建议,由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方等,针对家庭“小药箱”中常用的药品推出“推荐备药量指南”,可结合药品的有效期限、家庭使用人数等,以列表等形式,为家庭、个人提供合理的备药份量;同时加大宣传,让合理购药、科学备药的节约风尚深入人心。

为治疗疾患,许多家庭习惯储备常用药。然而,大多数的药品有保质期,由于一些家庭非理性囤药、备药药物欠科学等因素,导致大批药品“到期即弃”药品包装行业,造成浪费。业内专家敦促,相关部门应重视科学备药的普及宣教,发布常见家庭药品储备指南,同时构建完善合法、安全的余药共享平台,完善药品回收措施,多方发力,共同应对“小药箱”滋生“大浪费”的风险。

非理性囤药导致浪费

去年以来,关注家庭药品浪费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如#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网友囤1000片退烧药全砸手里了#等。网友们分享当年的“抢手药”如今在家“积灰”的经历,引发长期共鸣。

家庭药品浪费的现象存在已久。广药白云山发布的《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2004-2014)》指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抛弃的经历。我国去年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浪费达1.5万吨。”有人士预测,当前越来越多的家庭养成了备药的习惯,加上我国庞大的人口总数,家庭药品浪费风险不容忽略。

记者调研了解到,家庭药品浪费的原因,同时存在于药品的消费端与销售端。

在药品消费端,一般消费者针对家庭备药量认识不清。在没有医师或药师指导的状况下,一般消费者因缺少相关的医学常识,自行购药时无法综合考量每次用量、有效期,有的消费者或者无法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在流行病传播较集中的之后,就易于出现极不理性的囤药行为。

比如备药量外,备药的种类选择相同存在疑问。部分网民应对流行病热衷于参考“网红药品清单”,但多位受访临床一线医师认为,部分清单中的药品并不科学。比如,此前网传应对新冠“腹泻株”XBB的药品单位中,抗菌药物诺氟沙星在列。对此药品包装行业,有医师指出,抗菌药对细菌造成的便秘无效,个别病人购药后才看到不对症,只能暂时“束之高阁”。

在药品经销端,部分促销行为客观上催生了过度备药。记者在线上线下的药品销售系统和有关机构采访发现,常见药品多以“多买多折扣”促销。在广东东莞市的一家商店里,某款止咳冲剂正在做“买三送一”的活动,正在采购的民众熊惟(化名)说:“肯定是要4盒,哪怕到期了没吃完扔掉,算出来,也比只买1盒划算。”

有效防止药品浪费仍存瓶颈

买药可以更准确地按需选购吗?药买多了能否有方式转赠转卖?到期了没用上的药能够有效回收?记者调研了解到,遏制药品领域的耗费在多环节存在难题:

小剂量药品供给不足。不少消费者体现,市面上的一些药品单盒份量过大,很难做到按需购买,“经常是遵医嘱用完一个疗程,病好了,药还剩大半”。对此,一位制药业内专家直言,若单盒剂量由大改小,不但包装费用降低,而且药品总销售额很可能增加。虽然“拆零销售”也能推动按需购买,但药店相关专家表示,药品拆封后存放管理难度大,而消费者出于安全考量,一般仅在不得已的状况下才能购买拆零药品。

“余药共享”缺乏保障。在近年来流行病较为集中发病之后,一些城市的线上系统和线下社交圈显现了民众自发的“余药共享”,不仅在必定程度上推动了紧俏药品的可及性,还改善了药品浪费。多位临床一线的医生称,一直以来,部分人群针对高值药品的有偿“余药共享”需求不断,尤其是患肺癌等病症的病人和亲属,会因治疗或离世而形成“余药”。相关法律专业专家提醒,有偿的“余药共享”本质上是“买卖”,存在违规风险。因为据我国现行法律要求,销售药品的主体必需要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而这种的主体通常只能是经营单位而非个人。

过期药回收未“成风”。有学者强调,在定期处理过期药时,实际上是在盘点家庭“小药箱”里的浪费,可以对消费者购药产生一定的参考与提示作用。当前,全国多地均有推进过期药回收,但在实际实施中的效果却不显著。记者在多地的连锁超市走访发现,对于消费者回收过期药的需求,仅有部分药店表示可接收,部分药店称“有回收活动的之后可以收”。“都是那十来个老顾客拿过期药来,半年或一月份来一次,”在北京市一家确立设有“药品回收点”的超市里,工作员工告诉记者:“有之后一个月也没见一个客户来回收,咨询的也极少。”

多管齐下为药品浪费“急刹车”

为推动家庭药品浪费问题“急刹车”,受访者建议:

一是对于家庭常见药品制定推荐备药量指南。业内专家建议,由药品监管部门、药品制造企业、药品经销方等,针对家庭“小药箱”中常见的药品推出“推荐备药量指南”,可结合药品的有效年限、家庭使用数量等,以列表等方式,为家庭、个人提供合理的备药份量;同时加强宣传,让合理购药、科学备药的节约风尚深入人心。

二是鼓励药品“小包装”,探索合法“余药共享”。专家及受访民众建议,一方面鼓励企业制造“小包装”“小份装”及独立分装药品,鼓励药品经营系统与机构合理促销,消费者有意愿时考量拆零销售;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对于未过期的“余药”探索设立安全、合法的共享系统,以盘活家庭药品中的富余资源,减少浪费。

三是设立更加强、可大幅的过期药回收措施。专家建议,各地应在充分调研家庭过期药处理状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行起更加强且可大幅的过期药回收措施,明确过期药品回收和处置的责任主体、操作规范、具体步骤等,还可以在回收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预防药品浪费的宣教工作。(记者黄凯莹)

 
 
更多>同类包装新闻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7-2020  中网互动包装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皖ICP备20008326号-21

工商网监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