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这幅油画被印刷9亿次,现在如今却很少有人知道

   发布日期:2024-04-23 16:50: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4    评论:0    

有一幅油画曾经风靡全国,在当时,几乎家家都有这幅油画的印刷品,据统计,这幅油画的招贴画、邮票等印刷品印刷量累计高达9亿多张。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

而且,这9亿多张还不包括私人作坊印刷和仿画的,这张油画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这个印刷数量甚至比当时的总人口还要多,但这幅油画却是命运多舛,红极一时却很快黯然离场,以至于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看到过这幅画。

这幅油画的名字就是《毛主席去安源》,原作者就是刘春华,刘春华1944年出生于黑龙江,自幼喜欢绘画,24岁的时候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毕业,这幅《毛主席去安源》的作品就是刘春华在大学期间创作而成的。

《毛主席去安源》雕像

创作背景以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为表现题材,刘春华做梦都想不到,这幅作品会这么受欢迎。

在那个年代这一幅画与样板戏、语录歌并列三大红色经典。

创作这幅画的过程也非常曲折,当时年仅20多岁的刘春华并不是专门学油画专业的,但正好赶上需要创作关于毛泽东的油画作品。

《毛主席去安源》毛巾

刘春华自告奋勇到处去收集素材,通过大量的访问和调查了解到了毛泽东在安源的所有情况,随后又拜访了几个地方,终于收集到了素材完成了这幅作品。

画作完成后,这幅油画被选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作品之一,一经展览就收到了巨大的反响,被人们认为作品立意和绘画都非常优秀。

在一年后,这幅作品就开始公开的大量印刷发行,各地的报刊都争相报道,甚至被作为邮票和像章来使用,但毛泽东看到这幅画后,对身穿长衫不太满意,他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随后这幅画开始慢慢降温。

《毛主席去安源》邮票

这幅油画一直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70,80年代的农村还是随处可见,在1995年10月份,刘春华将它公开拍卖,当时的建行广州市分行最终以550万元的价格将其买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习近平总书记

身穿长袍,左手握拳,右手挟着纸伞,目光如炬,步履铿锵地走在山路上,身后山峦肃立,风雨欲来……

这就是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画中描绘的是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前往安源时的情景。

该画是中国画家刘春华于1967 年创作,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 亿多张,当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中国人民平均每人一张,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幅油画”,创造了中外美术史上的神话。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地处湘赣边境。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上个世纪20年代初,安源路矿工人最多时达1.3万多人。工人们大多是来自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的破产农民,其中,湖南籍的占了70%。在这里,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2个小时以上,下井没有任何保护用具,工资十分微薄。路矿两局还对工人任意逮捕、审讯,滥用私刑,有的工人甚至落下终身残疾。

从1901年到1919年,安源工人先后进行了7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斗争,但由于没有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最终都失败了。

1921年10月下旬,为贯彻党的“一大”决议,毛泽东以走亲访友的名义,从湖南长沙来到安源,住在矿上当段长的同乡毛紫云家中。

第二天,毛泽东来到矿井,手提矿灯,钻进低矮的巷道深处,看到矿工们赤身裸体挖煤,问工人为什么不穿衣服?工人说这是因为穷得没有衣服穿。他又问每天做几小时工,工资多少?工人告诉他,一天做12小时以上,工资仅有8至12个毫子。毛泽东同情地说:“你们的生活真苦哇!”有的工人说:“没法子,只怪我们自己的命苦!”

毛泽东说:“你这个说法不对。我们受苦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而是帝国主义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结果!”

说到这里,他顺手拣起一个小石头打着比方说:“一个小石头,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小石头堆在一起就不容易搬动了。我们工人只要团结起来,就是有座山压在我们头上也能推倒。”

目睹工人们的悲惨现状,毛泽东意识到,安源是一座“火山”,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发动起来的地方。

回到长沙后,毛泽东为安源工人寄送革命刊物,宣传马列主义。此后,毛泽东多次到安源,指导工人运动。他与李立三等人商定开办夜校,建立革命团体。指导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由李立三任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进入发展新阶段。

随着工人斗争情绪高涨,路矿两局十分恐慌,企图关闭工人俱乐部,激发工人极大愤怒。1922年9月11日,刘少奇临危受命,在毛泽东的指示下赶赴安源,加强罢工领导。

9月14日凌晨两点,轰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是夜,铁路工人拉响汽笛,卸下机车的重要部件,停开列车;煤矿工人砍断井下电源,高举斧头、岩尖,如潮水般从矿井、工棚、街头巷尾蜂拥而出。遵照毛泽东“哀而动人”的策略,工人们高呼罢工口号:“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

工人俱乐部向路矿两局提出了17项要求。刘少奇作为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只身深入虎穴谈判,坚持罢工条件。

经过5天斗争,路矿两局被迫承认工人罢工条件,把相关条件合并,达成13条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路矿两局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

刘少奇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中如此评述这次胜利:“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

1968年,陈毅元帅写了一首《毛主席去安源》的七言长诗, 陈毅元帅在诗中回顾了毛泽东去安源的历史意义和毛泽东从去安源到建立新中国的革命过程。

清末修建汉冶萍,工人阶级应运生。

历史不走循环路,人民革命日日新。

冶铁炼钢造兵器,电气纺织同时升。

安源煤矿独突出,有热有光动力根。

煤层如山无量数,潜力万丈埋得深。

何年何月谁为此?何人点火天地崩?

赫赫煤矿强有力,日夜下井建功勋。

舍己为人不辞劳,革命意志铁铮铮。

远见卓识毛主席,一次大会完沪滨。

会后决心上安源,实践马列最认真。

太平辛亥成往事,五四风云何处奔?

论坛争鸣过稷下,谁愿发动工农兵?

我不发动谁发动?我不献身谁献身?

我若能往人亦往,做出榜样转乾坤。

秋阳未曝起身早,布衣飘飘伴晨星。

撑开雨脚一把伞,踏破山头布鞋蹬。

白云清风来相送,修竹茂林两边分。

独行踽踽为何事?闯开时代斩荆榛。

无亲无故如何办?军警林立难插针。

意志坚决不可挡,艰难困苦豪气吞。

一到安源作调查,访问工友访乡亲。

群众找着好领袖,领袖先作好学生。

众志成城无畏惧,罢工发动全国惊。

罗霄山脉播火种,一点起爆万点跟。

秋收暴动大发展,井冈山上建红军。

白色恐怖被突破,土地革命播福音。

直抵长城真好汉,一柱撑天非虚声。

八年恶战敌伪顽,抗日神州万国欣。

一九四九号炮响,毒龙被逐虎就擒。

世界高唱东方红,欢呼东方太阳升。

工人阶级是领导,青年结合工农兵。

安源点火四七年,条条教训是黄金。

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与艺术相关的

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关注我们

END

提醒大家: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内容,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仅做资讯,本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若喜欢,请点个 

 
 
更多>同类包装新闻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7-2020  中网互动包装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皖ICP备20008326号-21

工商网监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