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持续推进电话会议要求科学稳妥推进源头替代

   发布日期:2023-05-12 15:03: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51    评论:0    
核心提示:与之相对,2019年,中国一次性塑料用品中使用的可降解塑料产品仅为26万吨,占比不足5%。在上述生物可降解材料中,与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相比,PLA(聚乳酸)和PBAT的售价相对较低,且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其在原料成本和经济效益上具有一定优势,是目前传统塑料的主要替代品。PBS、PHA和PCL几种生物可降解材料目前的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则尚有不足。

8月16日,国家发展变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等21个塑料污染整治专项工作模式成员部门和单位,召开2022年全省塑料污染管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一年来塑料污染整治工作的进展成效,分析塑料污染整治面临的态势和难题,研究推进下一阶段塑料污染管控工作。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塑料污染管控的看法》(下称“限塑令”),明确了“限塑禁塑”的详细时间表,以2020年、2022年和2025年年末为三大关键时间节点,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饭店一次性塑料制品及物流塑料包装的制造、销售和使用进行有序禁止、限制,对取代产品进行积极推广。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约为9574.1万吨。其中,一次性功能界定的塑料使用量达到600万吨;截止2021年年底,中国可降解塑料产量约为50万吨,占一次性塑料用量比例不足10%。

券商分析认为,随着“限塑令”时间表的推动并且各地政策执行的加快落地,可降解材料使用有望处于迅速下降期。

“限塑”持续推动

电话会议规定科学稳妥推行源头减量替代,大力推动完善回收、利用和处理,加大江河湖湖水漂垃圾常态化清理力度,着力解决农膜、外卖、电商、快递等重点领域问题,深度参与中国塑料污染治理。

2020年1月,“史上最严限塑令”出台,从制造、销售和使用两个环节着手,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金属制品进行禁止、限制。

“限塑令”要求严禁制造和销售尺寸大于0.025毫米的纤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大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生产金属用品,禁止废橡胶进口;到2020年年末,禁止制造和销售一次性发泡金属筷子、一次性橡胶棉签,到2022年年末禁止销售含金属微珠的日化产品。

使用环节上,“限塑令”明确了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金属厨具、宾馆饭店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快递塑料包装四项一次性产品的新政实行时间和地区。其中,针对不可降解塑料袋,“限塑令”要求到2022年年末,全部地级以上城镇建立区和沿岸地区县城建成区的商厦、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或者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种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完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年末,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城乡结合部、乡镇和乡村地区集市等场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新巨丰包装与利乐包装_pvc塑料添加剂的生产工艺_塑料包装材料新工艺及应用

针对一次性金属餐具、快递塑料包装和饭店旅馆一次性塑料制品,“限塑令”要求,到2022年,县城级别以上建成区级、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广州、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的邮局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橡胶包装袋、一次性金属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橡胶胶带使用量;全国范围星级饭店、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物品,可借助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法提供相关服务。

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金属餐具消耗效率降低30%;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胶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金属编织袋等;所有客房、酒店、民宿均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同时,政策引导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或者使用依照性能和肉类安全规定的稻壳覆膜餐盒等化学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代替产品。重点覆膜区域,结合农艺措施规模化推广可降解地膜。

“限塑令”提出,到2025年,国内金属用品制造、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理等环节的管控机制基本确立,多元共治制度基本构建,替代产品研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持续增加,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限塑令”颁布后,各部委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支持禁塑、限塑政策。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鼓励公众提高使用一次性金属制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广可降解塑料,并规定严格取缔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等行为。

2022年3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会议续会在加拿大首都奥斯陆通过《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会议上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特使和其它代表同意签订了这项历史性决议,旨在促进中国治理塑料污染,并期望在2024年前结束塑料污染。

可降解“替代”

新巨丰包装与利乐包装_pvc塑料添加剂的生产工艺_塑料包装材料新工艺及应用

根据经合组织此前公布的环境报告,2019年,全球塑料产品的年产值约为4.6亿吨,每年造成的塑料垃圾量超过3.53亿吨,塑料垃圾中有接近2/3为寿命不足5年的制成品,包括金属包装(40%)、塑料消费品(12)和纺织品(11%)等。

经合组织强调,考虑到回收过程中形成的代价,仅有9%的金属垃圾最终被回收利用,剩余的金属垃圾中,有19%的塑料垃圾最终被填埋,近50%的塑料垃圾进入卫生填埋场,其余的22%塑料垃圾则是被丢弃在无人管理的垃圾场、露天燃烧或暴露到环境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限塑令”执行前(2019年),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约为9574.1万吨,塑料制品数量约为8184.2万吨,接近中国数量的1/5。其中,塑料薄膜(含农用薄膜)、日用金属或者橡胶泡沫制品的总量分别为1594.52万吨、648.64万吨和248.19万吨,合计2491.35万吨塑料包装材料新工艺及应用,占比30.44%。

根据申万宏源统计,2019年,按一次性功能界定的金属制品消耗量达到600万吨,主要包括金属袋、快递塑料包装或者农用膜等产品。其中,一次性金属袋每天使用数目约为30亿个,年消耗塑料重量达到400万吨;全国外卖市场共造成90万吨垃圾,其中金属制品占比接近6成,约54万吨;全国快递业务比重达635.2件,其中塑料包装占比为33.5%,包装总消耗量约为87万吨;另外,2019年,中国塑料吸管使用量约为460亿根,每年塑料消耗量约3万吨。在农膜使用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农用膜产量约为85.2万吨。

以上述数据计,2019年,中国主要一次性塑料制品累计消耗量约629.2万吨,约占塑料制品总产值8%。

与之相对,2019年,中国一次性塑料制品中使用的可降解塑料产品仅为26万吨,占比不足5%。而截止2021年年底,全国可降解塑料使用量约为50万吨,占比仍不足10%。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预计,未来一次性塑料袋将逐步变成替换使用的主要产品之一。目前,塑料袋消费主要出现在商店、商场、集贸市场、小超市、外卖打包以及家用等场景;将来,各地可降解塑料袋的渗透率将沿省会-地级市-县级市-乡村逐渐加强,2022年和2025年力争可降解塑料在一次性金属袋的渗透率分别为30%和40%,需求超过141.5万吨和255万吨。

海通证券预计,至2025年,商超、快递、外卖场景的不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将分别提高约10万吨、160万吨和30万吨,三大情景合计为可降解塑料提供将近200万吨的替代空间。

同时,随着政策在2022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展开,生物可降解材料渗透将大幅提高。华安证券预计,到2025年,预计美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为238万吨,市场体量可达477亿元;到2030年,预计需求量为428万吨,市场体量可达855亿元。

产能“竞备”

现在,市场上可降解塑料可分为“石油基”和“生物基”两大类别,两者区别方法主要以制造原料划分。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制造,主要包含PBS(聚丁二酸丁二甲酯)、PBAT(丙烯酸丁二甲酯和对苯二磷酸丁二甲酯的硅氧烷)、PCL(聚己内酯)等;而物理基可降解塑料主要是以小麦、秸秆等化学涂料为辅料,主要包含PLA(聚乳酸)和PHA(聚甲基烷胺类)等产品。

在上述化学可降解材料中,与其它物理可降解材料相比,PLA(聚乳酸)和PBAT的价格相对较低,且制造工艺相对成熟,其在原料成本和经济收益上具备一定优势,是现在传统塑料的主要取代品。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PLA产品平均价格约为2.5亿元-2.9万元/吨,PBAT售价约为2亿元-3万元/吨。与之相比,PBS和PCL的价格分别达到3亿元/吨和4万元/吨,PHA的销售费用则达到5亿元/吨。

PLA主要用于制造一次性用具和吸管,而在制造薄膜类产品时,一般采取PLA与PBAT溶液涂覆的方式,加入一定比率增溶剂,改善PLA的机械性能。PBS、PHA和PCL几种化学可降解材料现在的制造工艺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则尚有不足。

pvc塑料添加剂的生产工艺_塑料包装材料新工艺及应用_新巨丰包装与利乐包装

据介绍,目前,PBS主要受限于核心原材料丁二酸产量紧缺,其原材料价格低于2亿元/吨,导致制造成本较高。PHA和PCL的制造科技尚不成熟,其中PHA生产受限于聚合物脱挥分离环节,产物分离提纯难度大;PCL生产则主要面临原材料纯度提升难,生产过程易爆炸等瓶颈,因此,技术缺失限制了PHA和PCL的产能释放。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综合考量最优性能和最具经济效率的物理可降解材料来看,PLA和PBAT在很多可比材料中脱颖而出,被行业广泛使用,而PLA是最具“双碳”意义的材料。

PLA的原材料主要以小麦和秸秆为主,使用后在堆肥(工业堆肥)条件下可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帮助植物在光合作用下继续生成淀粉,被利用于下一次聚乳酸(PLA)的制造,形成碳循环。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聚乳酸(PLA)产量约为50万吨/年,其中中国产量仅为17.5万吨/年。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国内PLA迎来扩张期。8月16日,海正生物于科创板上市。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海正生物拥有3.45万吨纯聚乳酸产能(设计产量4.5万吨)并且1.95万吨复合改性聚乳酸产能,产能合计4.4万吨。公司计划通过IPO募资13.26亿元,其中12.38亿元用于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聚乳酸产能将达到20万吨/年。

7月26日,金丹科技公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公司计划筹集资金7万元,其中5亿元用于年产7.5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资料显示,金丹科技是中国的乳酸产业龙头公司。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拥有17.8万吨的乳酸产能,占据中国乳酸总产量的34%。

2021年年末,中粮科技公布公告,计划投资5.87亿元用于年产3万吨丙交酯项目建设,以打通聚乳酸全行业链。申万宏源预计,到2025年,中国PLA的大宗需求将达208万吨。

pvc塑料添加剂的生产工艺_新巨丰包装与利乐包装_塑料包装材料新工艺及应用

政策执行提速落地

自“限塑令”颁布以来,各地区均采用了不同程度的塑料污染管控行动,其中海南和北京执行力度相对较大。

根据公开报导,截至2021年年底,海南省各相关市县均已淘汰关停、禁止塑料食品的制造企业或生产线;有农膜回收任务的18个市县中,17个市县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全国重点产业场所化学降解塑料取代品平均占有率为72.85%,其中12个市县平均占有率达到70%,4个市县占有率达到60%。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北京大型商场线下店面塑料购物袋销售量较2020年下降约2300万个,同比增长约37%。全市物流企业“瘦身胶带”基本推动全覆盖,循环中转袋使用比率突破98%,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0%,主要品类快递企业累计投入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装袋3370万个,京东等企业大幅提高可循环快递包装箱应用替代一次性泡沫箱;大个别星级酒店已不再主动提供“六小件”;全市废旧农膜规范回收率已达90%以上。

除海南和上海外,其他地区禁塑进展不一,但整体略慢。从销售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塑料袋每天使用量仍低于30亿个,对应全年塑料用量达到400万吨;同期,国内可降解塑料袋使用量不足20万吨,不足全年塑料袋使用量的5%。

申万宏源认为,目前,大个别地区限塑政策仍受限于不可降解塑料源头管控难、大面积推广受限等弊端。其中,经济性作为推动可降解产品推广的缘由之一。以塑料袋使用量为例塑料包装材料新工艺及应用,其与全球除汽车以外的社零消费支出成正相关,但与限制制度(特指收费限制型制度,客户需付费购入塑料袋)成反比。供需错配叠加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影响,2021年,国内PLA价格居高不下,其平均成交价约在2.5万-2.9亿元/吨,售价持续超过传统塑料每吨0.55万-1.4亿元的销售单价。

8月4日,广东省发展变革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塑料污染整治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广东全省塑料污染整治措施运行将日益有效,省内商品零售、邮政快递、餐饮外卖、宾馆饭店、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金属制品现象持续下降。

山西省行业监督管理局印发《2022年塑料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加强塑料污染整治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以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发泡金属餐具等橡胶用品为重点产品,以制造聚集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商超等为重点区域,以长度、力学性能为重点指标,加大监督检测频次和监督抽查力度,加大农用薄膜、塑料购物袋产品综合执法力度。

今后,伴随着先行地区限塑目标达成带来的示范效应或者可取代塑料产能释放,其他省份和地区有望大幅加强。

本文源自证券市场周刊

 
 
更多>同类包装新闻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7-2020  中网互动包装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皖ICP备20008326号-21

工商网监标识